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8192

Message: mysql_escape_string(): This function is deprecated; use mysql_real_escape_string() instead.

Filename: mysql/mysql_driver.php

Line Number: 319

实用技术 | 详细 | 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

导航专区

联系我们

单位名称:水城县富硒茶产业园区管委会

地址:贵州省水城县龙场乡

邮编:553018

联系人:何瑞彬

联系人手机号码:13885818688

联系电话:18184295308

扦插繁殖

点击率:779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 2014-11-21

扦插繁殖是利用茶树的再生性,将营养体(根、茎、叶)的一部分扦插在适宜的环境中,培育成新的植株。根据所用扦插材料可分为枝插、叶插和根插等。枝插又分为长穗扦插、中穗扦插和短穗扦插。短穗扦插是福建省安溪农民林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扦插方式,这种方法的成功对加速无性系的推广发挥了极大作用。

扦插繁殖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母本园的建立与插穗培育、苗圃地的选择与苗圃建立、扦插技术及插后的管理等。

(一)  母本园的建立与插穗培育

母本园是专门用于培育扦插枝条的茶园。建立专用母本园,是保证插穗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在正常的培育管理条件下,610年生的母本园,l亩可产穗条6001200千克,可供23亩苗圃扦插。各地在建立母本园时,可根据苗圃面积按此比例配建。

养穗母本园的园地开垦、种植规格以及幼龄期的培育管理,都与采叶茶园相同,可按丰产茶园的标准实施。但母本园对品种纯度的要求更高,建母本园所用苗木必须是原种无性苗。所谓原种苗木,就是从以育种者选育的原始单株经无性扩繁建立的原种母本园采穗繁殖的苗木,其纯度应达到100%。建母本园所用原种苗木在调运、定植过程中要采取严格防杂措施,以保证母本园的品种纯度达到100%。必要时也可用现有良种采叶茶园改作养穗母本园,但必须采取必要去杂措施,以保证品种纯度达到100%

“母肥才能子壮”,母树生长的好坏,对插穗质量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就影响到扦插的发根和成活以及扦插苗的质量。母树和插穗的培育要抓住以下技术关键。

1、加强肥培管理

养穗母树,年年要进行较重的修剪,并剪取大量的穗条,养分消耗量大,必须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其养分的消耗。母本园的施肥应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配以一定量的磷、钾肥。有机肥一般用作基肥,在养穗前一年的秋季施用,每亩用量为饼肥200250千克或厩肥20002500千克,另加硫酸钾203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拌和后施下。氮肥一般用作追肥,每年每亩用量为15千克纯氮,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春茶前,施用总量的60%,第二次在插穗剪取后,施用剩余的40%。如果采完春茶再修剪养穗,则在修剪后要立即追施1次氮肥。

2、加重修剪程度

修 剪具有刺激潜伏芽萌发和促进新梢旺盛生长的作用。随着修剪程度的加重,虽然新梢萌发数量有所减少,但生长力更强,单个新梢的长度和重量都增加,尤其是适合 扦插用的有效枝条产量显著增加;相反,不修剪或修剪较轻的母树,虽然新梢萌发数量较多,但枝条比较细弱,有效枝条产量低。因此,适当加重修剪程度,是提高 穗条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养穗母树的修剪程度,应根据树龄、树势来确定。生长旺盛的青壮龄母树,修剪高度一般距地面4050厘米,但每次剪口部位都要比上一次剪口略高或略低;对于树势早衰,或者因连续多年剪穗而出现细弱枝增多,新梢生育无力的母树,则应采取重修剪,修剪高度距地面2030厘米。对于这类母树,在穗源充足的条件下,应停止剪穗12年,让其休养生息,待树势恢复后,再行修剪养穗。而那些树龄大的衰老茶树,一般不再用作养穗母树,以免影响后代的生活力。一定要使用时,则须台刈更新后再用。

养穗母树的修剪时间,应随扦插时间而定。一般夏季扦插,要在春茶前修剪,留养春梢供作插穗;秋冬扦插,可在春茶后修剪,留养夏秋梢供作插穗。

3、及时防治病虫害:母 本园在养穗过程中,因肥培管理良好,新梢肥嫩,常易遭病虫危害。如在浙江茶区母本园中常有茶尺蠖、茶叶象甲等害虫发生,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穗条产量和质 量,严重时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在养穗过程中,要加强病虫的测报和检查,发现病虫及时防治。此外,为了防止将母树上的病虫带入苗圃,或随插穗外运带入 异地,在剪穗前,要根据病虫情况,进行喷药消毒。病虫的防治方法与一般采叶茶园相同。

4、灌水抗旱:干 旱是影响母树生长和穗条产量、质量的因素之一。如母树刚修剪就遇到旱害,会延缓新梢萌发时间,并造成新梢伸展无力,枝条细弱短小;如在新梢生长旺期遇到高 温、干旱,易造成叶片灼伤、嫩梢凋萎,甚至枯死;如剪穗后遇到干旱和烈日曝晒,会引起母树叶片焦枯,影响母树的生长。因此,在养穗过程中,遇到高温、干旱 时,要及时灌水抗旱,并在行间铺草。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喷灌。

5、分批摘顶:用做扦插穗条的新梢,需要一定的木质化程度,为促进新梢木质化,提高穗条利用率,一般在剪穗前10天左右进行摘顶,将枝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去。由于新梢萌发的迟早、生长的快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摘顶时,宜分批进行。新梢长度已达25厘米以上、基部已开始红变的先摘顶;短小、细嫩的新梢可留养一段时间后再摘顶。先摘顶的先剪穗,后摘的后剪。这样分批摘顶,分批剪穗,既有利于提高穗条的产量和质量,也便于劳动力的安排。

(二)  扦插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只要有穗源,茶树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但扦插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23月间利用上年的秋梢进行扦插,称为春插。其优点是当年可出圃,圃地利用周转快,管理上也比较方便、省工。但由于春季气温虽有回升,地温却较低,所以扦插发根慢,需要7090天才能发根,且往往是先发芽后发根,造成养分消耗过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之穗条本身的先天不足,因而春插的成活率低,育成的苗也较瘦弱。

6月中旬到8月上旬利用当年春梢或春夏梢进行扦插,称为夏插。其优点是发根快,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但由于夏季光照强、气温高,光照和水分的管理要求高,苗圃培育时间也较长,需要16个月以上,成本较高。

8月中旬到10月上旬利用当年夏梢或夏秋梢进行扦插,称为秋插。秋季气温虽然逐渐下降,但地温仍然较高,而且秋季叶片光合能力也较强,因而秋插的发根速度仍较快。一般9月上旬前扦插,发根速度与夏插基本相近;9月中旬到10月初扦插,当年发根率可达20%10月上旬扦插,当年发根率为5%左右。从成活率和出圃率来看,秋插亦与夏插相近(表1)。而秋插管理上较夏插方便、省工,苗圃培育时间也较夏插短,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采用秋插,春茶期间可利用母本园采摘高档名优茶,增加收入。不足之处是晚秋扦插的苗木较夏插略小。

 

1  不同扦插时期的扦插效果  (陈炳环,1979)


始根期

(插后天数)

齐根期

(插后天数)

越冬后

存活率

%

越夏后

存活率

%

 

成苗率

%

出圃率

%

平均苗高

(厘米)


70

30

45

90

50

200

/

91.93

96.19

/

82.29

95.67

82.00

77.47

92.00

36.9

74.49

73.67

15.1

35.1

24.54

 

10月中旬到12月间利用当年秋梢进行扦插,称为冬插。由于冬季气温、地温均低,且较干燥,扦插成活率低,一般茶区都不采用。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南方茶区,也有使用的。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冬季气温较低的茶区,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冬插,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从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来看,以夏插最优,秋插特别是早秋扦插与夏插相近,春、冬扦插较差。而从综合效益来看,则以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三)  扦插苗圃的建立:

扦插苗圃是扦插育苗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与扦插的发根、成活及苗木质量、管理工效,均有密切关系,必须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圃地选择:扦插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要求土壤pH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CM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

     地势:要求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雨季不积水,旱季易浇灌。

     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可在翻地前每667㎡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5Kg,结合翻耕翻入土中。另外,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

     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2、整地做畦

苗圃地选择好后,要全面翻耕,深度在30-40CM。翻耕可结合施基肥,即在翻耕前将基肥均匀地撒在土面上再进行翻耕,基肥施用量为每亩1500-2000kg腐熟的厩肥或150-200kg腐熟的菜饼,翻耕后将土块打碎、地面耙平即可做畦。扦插苗畦的规格为长15-20m,宽1.2m左右,高度随地势与土质而定,一般缓坡地或平地10-15cm,水田或土质粘重的地25-30cm,畦沟(畦与畦之间的排水沟)底宽30cm左右、面宽40cm左右。

3、铺盖心土

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红、黄壤生荒地或疏林地,铲除表土,取表土层以下腐殖质含量很少的心土,用孔径1厘米左右的筛子过筛,去除草根、树根和石砾后,铺盖在畦面上,厚度约5厘米,注意铺匀,每667㎡约需20立方米心土。铺好后用滚压器适当滚压,或用木板略加敲打,使之呈“上实下松”状,经滚压或敲打后,心土厚度达3厘米左右即可。这样插穗插入土中部分,刚好在心土中,可以防止插穗剪口因污染而腐烂,促进早日发根。由于铺盖畦面的是心土,因而畦面上杂草也少得多。

4、搭设遮荫棚架

为了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和降低畦面风速及减少水分蒸发,扦插育苗必须遮荫。除了少数茶区用铁芒箕等物直接插在苗畦上遮荫外,大多数茶区采用荫棚遮荫,为此,必须在苗畦上搭设遮荫棚架。

各地采用的遮荫棚形式较多,按高度可分为高棚(100厘米以上)、中棚(7080厘米)和矮棚(3040厘米);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荫棚搭设方法。

其一,平式低棚。这种棚架用料省,管理较方便。具体做法是:先在苗畦两侧每隔1.5米左右打入一根木桩。木桩长度6070厘米,打入土中后,露出地面高度3040厘米。然后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各个木桩的顶部即成(图1)。

其二,拱形棚。这种棚土地利用率高,冬季盖薄膜时,可一架两用,不需重新搭架,但平时管理不太方便。做法是:以畦宽1米计,用长2.2米左右的竹片,每隔1米左右;将竹片两端插入苗畦两侧的土中,形成中高50厘米左右的弧形,顶部和两侧中间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固定即可(图2)。其三,单面斜棚。这种棚的最大优点是管理方便,但土地利用率和遮荫效果均不及平棚和拱形棚。使用斜棚时,苗畦宜取东西向,棚搭在苗畦的南面。棚与地面约成45º角,棚面的宽度约为畦面宽度的1.5倍(图3)。

 

   

 

1  平式低棚                                 2  拱形棚

 

     

 

3  单面斜棚                     4  标准插穗示意图

 

(四)剪穗和扦插

剪穗和扦插操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扦插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1、穗条的标准与剪取方法

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已变成灰白色的老枝或柔软的嫩枝均不宜作穗条。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2、插穗的标准与剪穗方法

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图4)。

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但节距长于4厘米时,要适当修短;节距小于2.5厘米时,要用两节剪成1个穗,并将下面那张叶片修去。大叶品种母叶过大,叶长超过12厘米时,可剪去1/31/2。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3、扦插密度的控制

扦 插密度的大小,对扦插苗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杨亚军等以碧云(中叶种)为材料研究的结果表明,扦插密度与成活苗数和合格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即随着密度的增加,成活苗数和合格苗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上升趋势变缓,可以用渐近线方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为Sn=682.4-125613.87D-1(r=0.9693Sn代表成活苗数,D代表密度)Qn=356.3-54918.28D-1(r=0.8620Qn代表合格苗数)。扦插密度还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度过小,土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出苗量少;密度过大,扦插成活率下降,造成插穗浪费,都会影响经济效益,而且这种影响与苗木价格和穗条价格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表2)。因此,在确定扦插密度时,除了要考虑品种叶片大小外,还要考虑苗木价格、穗条价格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杨亚军等的研究结果,中小叶种扦插效益与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其方程为T=6.7384+3.5709D-0.0699D2T代表综合经济效益),由方程可知,中小叶种的最适扦插密度为每66725万株左右。大叶种由于叶片较大,扦插密度应小一些,可控制在每亩15万株左右。

4、扦插的技术要求

扦插前要将苗畦充分洒水,经23小时水分下渗后,土壤呈“湿而不粘”的松软状态,即可扦插。这样既防止因土壤过干造成扦插过程中损伤插穗,又使插穗下端与泥土密接,有利于吸收水分。

扦 插时,先按行距要求划好行线,然后沿行线,按株距将插穗垂直或稍斜插入土中,深度以叶柄与畦面平齐为宜。边插边用手将插穗附近的泥揿实,使插穗与土壤密 合。插完一定的面积后立即浇水,并用遮荫物覆盖,如果在高温烈日下扦插,需边插边洒水、边遮荫,以防灼伤。此外,要注意保持插穗叶片朝向一致,一般按常年 最多的风向顺风排列,这样可避免插穗被风吹动。

(五)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苗圃管理的好坏对扦插成活率的高低、苗木质量的优劣、出圃的迟早,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着重介绍夏秋扦插后的管理。

    1、扦插当年越冬前的管理

扦插后到越冬前是插穗愈合生根的时期,也是关系到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光照和水分管理。

①③光照管理。夏秋季光照强,气温高,如不遮荫,会造成叶片灼伤,严重时会造成插穗大量失水而枯萎死亡。插穗的芽、叶依靠光合作用才能形成营养物质,如果没有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插穗不能发根,最终会导致插穗死亡。因此,在遮荫时,必须控制好遮荫度,一般遮荫60%80%为好。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品种特性和不同生育阶段灵活掌握。大叶品种的叶片较大,耐光和耐热性都较中小叶品种差,其遮荫度要高些;中小叶品种遮荫度可低一些。扦插初期遮荫度要高些,随着插穗根系的逐步形成,遮荫度也可逐步降低。

常用的遮荫方法有搭遮荫棚和在苗畦上插遮荫物。遮荫棚所用的遮荫材料有竹帘、芦帘、草帘(障)等,也有用杉木枝、禾草直接固定在架子上遮荫的。由于帘子的透光率是固定的(一般为20%30%), 需要通过每天揭盖的早晚来控制受光量。扦插初期,要早盖晚揭。为了省工,也可日夜遮盖,以后随着插穗逐步生根和光照的逐渐减弱,可逐步推迟盖帘、提早揭 帘,阴雨天可全天不盖。用杉木枝等物遮荫时,可通过逐步稀疏遮盖物来增加透光度。在苗畦上插遮荫物,常以铁芒箕为材料,35根一簇,间距610厘米,排成三角形插在苗畦上,扦插初期要插得密些,发现空档要及时补插,以后逐步删疏。到10月中下旬可逐步揭除遮荫物。

秋插时应用塑料遮阳网,遮荫效果也很好。遮阳网宜选用黑色的,将网固定在遮荫架上(平棚、拱形棚皆可),不必每天揭盖,灌溉用水可直接从网上浇下。具有管理省工,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遮荫材料。冬季遮盖,还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② 水分管理。插穗生根前主要靠茎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叶片从空气中吸取少量水分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吸水力都很弱,如不注意 保持一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吸水就更加困难,造成吸进的水少于叶片蒸腾的水,导致插穗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死亡。但是,如果土壤含水量太高,会造成土壤空气 不足,插穗呼吸困难,发根延迟甚至不发根。一般以保持土壤持水量70%90%为好,发根前高些,保持80%90%。随着插穗开始发根和气温逐渐降低,土壤持水量可低些。据杨亚军观察,夏插中小叶品种一般在插后3040天开始发根,4050天基本齐根,大叶品种约40天开始发根,60天左右基本齐根。因此,在扦插后40天内,晴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40天后可改为每天浇水1次,也可隔几天沟灌1次,沟灌时,以水灌至苗畦高度3/4左右为度,经34小时后即行排干。两个月后可视天气和苗畦土壤情况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土色不泛白为度。遇到大雨、久雨时,要及时排水。

为了省工,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育苗,不必每天浇水。在苗畦上搭中高50厘米左右的拱形架,插好后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四周密闭,上盖帘子遮荫(用有色薄膜可不遮荫),经4050天插穗发根后即可揭膜炼苗,入冬前再重新盖上薄膜越冬。 此外,这段时期还要注意防病除草。因苗圃环境阴湿,易感病,最好在插后立即喷一次波尔多液(每100升水加0.30.35千克生石灰和0.60.7千克硫酸铜),以后发现病害及时喷药。杂草要拔早、拔小,如因拔草而松动插穗周围土壤时,要立即压实。

2、越冬期的管理

冬天来临之前,茶苗刚生根,比较幼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越冬期的管理应围绕防寒防冻,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常用的防寒措施有:

第一,行间铺草。铺草可以提高地温,减轻结冰后的抬苗现象,并能减少苗畦土壤水分蒸发。在冬季气温不很低的地区,所插品种又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时,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保护茶苗越冬。铺草常以稻草1520根扎成一束,铺于行间,越冬后任其腐烂作肥料。

第二,盖棚、搭防风障。入冬后重新盖上帘子,有一定的防寒作用。据测试,在帘子覆盖下,气温比露地高0.52℃。对于一些抗寒力较弱的品种,还可在苗圃的西、北两面搭置防风障,风障用禾草编扎,高60100厘米。对于抗寒力特别弱的品种,还需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越冬。

第三,及时扶苗。冬季遇到严寒时,会出现冻土抬苗现象,使得茶苗根系外露,应及时扶苗压土。

第四,灌水抗旱。冬季土壤水分蒸发少,一般不会出现旱情,但有时也会出现冬旱,从而加剧寒害。因此,要注意及时浇水或灌水抗旱。

3、开春后至出圃前的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围绕着培育壮苗来进行。

第一,适时揭膜。开春后气温逐渐回升,盖膜越冬的要适时揭除薄膜。因为薄膜覆盖下的茶苗,往往纵向生长大于横向生长,茎秆细,且很娇弱,如不及时揭膜加以炼苗和培育管理,就很难达到出圃标准。揭膜可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先打开两头,过23天后,白天揭开向阳的半边,晚上再盖回,经35天后,才将薄膜全部揭除。这样可使茶苗有一个适应过程,不会因突然改变外界环境而死亡。

第二,合理追肥。开春后茶芽开始萌发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随之增加,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但这时茶苗根系还不发达,地上部也很幼嫩,因而不耐浓肥,必须掌握好先淡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春茶前期追肥可用加水10倍左右的人粪尿,或0.2%的尿素(或0.5%的硫酸铵)水溶液浇施。茶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把肥料浓度提高1倍;每1015天施1次,整个春茶期间施45次,每次施液肥量为每6671500千克左右。夏茶期间一般不再追肥,以控制茶苗高度,防止徒长。秋季视茶苗长势,酌情施12次肥,这时可进行干施,在叶片干燥时,将肥料均匀撒在苗畦上,并轻轻拂动茶苗,使茎叶上的肥粒落到畦面上,干施每亩用量为56千克。施后要立即浇1次水,以增加肥效。

第三,及时治虫除草。茶苗枝叶幼嫩,易发生虫害,特别是靠近生产茶园的苗圃,更易遭受虫害。苗圃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害虫发生季节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所用农药种类、用量和用法,均与生产茶园相同。

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影响茶苗生长,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

第四,抗旱保苗。这时茶苗根系已基本形成,对水分的要求虽不像扦插初期那样高,但由于扦插苗根系较浅,加之苗圃中茶苗密度大,因而很容易受旱害的威胁。发生旱情时,要及时灌水或浇水抗旱。夏季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还需重新进行遮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