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间作是利用茶树耐阴喜湿、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根系较浅等特点,合理选择不同高度树冠和根系深浅的植物,组成二层林冠及地被层的茶园生态系统。它强调物种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地力,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较好生态效益。
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林茶复合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运用。1
953年张志澄在江苏芙蓉茶场建立了梨树和茶树间作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建立了橡胶和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上世纪7O年代
初,胶茶群落复合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海南岛、云南等地发展迅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仅云南省就有3333hm2胶茶人工群落[1]。
上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了大量的栗茶间作林。板栗属喜光落叶深根性乔木,茶树是耐阴常绿根系较浅的小灌木,从二者的生态习性和生态学特性看,间作茶园
具有空间配置合理、种间关系协调、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的良好生态学基础。由于板栗的遮阴以及增加了茶园内的枯枝落叶,使得间作茶园小气候条件趋向有利于茶
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的方向发展。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
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在功能上即使茶园生态系统丰富多彩,又使茶园生态环境变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
的提高,同时种群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生态位关系[2]。
我国的茶园间作模式多样,但是其目的均为通过改变茶园微域环境、改善茶园生态,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作一较为系统的介绍。
一、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间作对光照的影响
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光耐阴,忌强烈直射光、散射光的特点,其光合作用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低。茶园间种遮阴树可有效地截留部分太阳辐射,使茶树冠层的有效光合辐射强度降低,从而相对提高散射辐射的比例。段建真[3]等研究报道,通过遮阴树的拦截,到达茶树冠层的散射和反射辐射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散射辐射量增加6%~15% ,并且多为蓝紫光,有利于氮代谢,提高了鲜叶中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改善[4]。据黄寿波、朱国法[5]等人研究,在盛夏7~8月栗茶间作复合系统内的光强只有普通茶园的60%~66%,平均为63%,即光强减弱37%。茶树生长的最适宜空气温度为20~30℃,超过35℃时不适宜生长;茶树叶片温度超过35℃时,茶树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超过39℃无净光合作用。
2. 间作对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张文锦[6]等对茶树冠层温度观测结果表明:遮阴后5~8月份的茶树冠层日平均温度及白昼平均温度极显著或显著下降,温度降幅大小与遮阴度成正相关,表现为遮阴度60%>45%>30%.白昼平均温度比不遮阴对照处理下降了1.47~4.29℃,比日平均温度高出2.00~5.80℃.遮阴显著降低了茶树冠层日最高温度和昼夜温差,与对照相比降幅分别达3.80~7.26℃ 和3.33~8.44℃,且表现为遮阴度60%>45%>30%。日平均最低温度,一般对照低于遮阴处理,这主要是由于覆盖处理夜晚热量散失慢,湿度较高的缘故。
王文建[7]的研究表明,遮阴可以有效地改善暑季的生长环境,晴天l0:00~15:30的日高温期间,30%和45%的遮阴度的茶树冠层的白天气温分别比不遮阴的茶树冠层下降了3.1~6.7℃和3.4~7.2℃。
肖润林[8]等
在夏秋季利用遮阳网进行覆盖茶园,67d连续定位观测茶园温度结果表明,经过80%、61%和37%的遮光率处理,茶树叶面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茶园低
6.2℃、5.4℃和2.9℃.夏秋季遮阳网覆盖可有效地降低茶园土壤温度。茶树根系在土温20~26℃时生长最好,超过29℃生长缓慢,吸收功能减退,
当高于37℃根系则会坏死。通过连续定位观测遮阴茶园土温,结果表明,分别经过80%、61%和37%的遮光率处理茶园,地面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茶园低
10.5℃、6.3℃和2.4℃,5cm土层土壤温度也分别比对照茶园低5.6℃,4.7℃和1.3℃。
3. 间作对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茶树在空气湿度≥80%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低于60%时茶树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产量低且品质差。遮阴提高夏暑季茶树冠层的日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茶树抗旱力的提高。张文锦[6]等
对茶树冠层湿度观测,结果表明,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日平均相对湿度和白昼平均相对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16%~5.86%
和4.31%~12.31%,增幅表现为遮阴度60%>45%>30%,即随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大。遮阴后茶树冠层的日最低相对湿度显著提高,
比对照提高了3.27%~12.62%;相对湿度比较差显著缩小,比对照下降了3.58%~12.94%;最低相对湿度增幅及相对湿度日较差降幅均随着遮
阴度的增大而加大,说明遮阴可以相对稳定并增加夏暑季茶园树冠层的湿度。王文建[7]的研究表明遮阴可以有效改善暑季的生长环境,晴天10:00-15:30的日高温期间,30%遮阴度和45%遮阴度的茶树冠层的相对湿度分别增加了8.7%~20.2%和12.31%~21.4%,这可以有效地避免连续高温干热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肖润林[8]等的研究表明,夏秋季遮阳网覆盖处理可明显增加茶园空气湿度,8月2日(晴)
测定的80%、61%、37%的遮光率和露地对照茶园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74.6%、71.0%、65.7%和64.1%。遮阴不但可以增加茶园空气
湿度,还有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根部茶氨基酸的合成及咖啡碱的生成,从而优化茶叶自然品质。遮阴可以降低茶园
温度,特别是降低地面温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4.茶园间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茶园生态系统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比纯茶园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较稳定的昆虫群落结构。
韩宝瑜[9]对
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无公害茶园
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l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
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个和4O%、17590个和6O%。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其种
数和个体数在三类茶园中依次为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园生境中昆虫和螨类的组成与为害程度差
异明显,植物相丰富、生物多样性较大的茶园中自然控制效应就较强、虫害较轻。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
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因此,丰富茶园植物相和增加环境异质性,将有助于提高茶园物种多样性,减轻茶园虫害。
二、间作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
1.间作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园间作能够提升茶叶品质,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朱海燕[10]等
以湖北省贺胜桥茶场的茶柿间作系统和纯茶园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系统中茶树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酚、可溶性糖及有机酸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根际土壤
pH值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系统相比,间作系统中茶树根系分泌的氨基酸量增加了2倍,酚下降了45.45%,酚氨浓度比下降了81.82%,改
善了茶叶品质:根系分泌有机酸的能力减弱,防止了土壤的进一步酸化;同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更适宜于茶树的生长,因此,茶柿间作系统从根际微环境
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个理想的复合生态模式。
肖润林、黎星辉[8]等应用遮阳网遮阴和植树遮阴、覆盖稻草和间种白三叶草等技术模拟山
区生态条件,研究不同遮光率对夏秋茶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秋季茶鲜叶中叶绿素a含量,80%遮光率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61%遮光率处理显著高于
对照茶园,37%遮光率处理和对照茶园之间差异不显著,80%、61%和37%遮光率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57.5%、29.3%和
15.9%;叶绿素b差异不显著;叶绿素总量的趋势和叶绿素a一致,80%遮光率处理、61%遮光率和37%遮光率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高52.2%、
29.2%和14.3%。遮阴有利于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80%遮光率处理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61%遮光率处理显著高于对照
茶园和37%遮光率处理,37%遮光率处理和对照茶园之间差异不显著,80%、61%和37%遮光率处理下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68.6%、
33.5%和2.16%;遮阴不利于茶多酚的积累,80%遮光率处理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37%遮光率处理和对照茶园,61%遮光率处理显著低于对照
茶园,80%、61%和37%遮光率处理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15.3%、12.5%和5.4%;茶叶中咖啡碱含量61%遮光率处理最高,显著高
于对照处理,和80%遮光率处理、37%遮光率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张洁[11]等在栗茶间作对北方茶树生长及绿茶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观测表明:栗茶间作有效降低了茶园的光照强度,稳定了林间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提高了北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北方茶区推广。
2. 间作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遮阴除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产生一定影响外,也对茶树的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段建真[12]等报道,茶园遮阴后土壤有效态N、P、K的含量明显增加;乌桕树遮阴茶园速效态P、K成倍地增加,促进了ca、s、cu、Fe、Mg等元素的吸收,有机质含量高达7.08%,比对照提高了3.12%,大大提高了茶树营养状况,可促进增产。吉当玲[13]等
的研究表明茶树产量深受水分的影响,这是通过水分对新梢的鲜重、密度和生育周期而表现出来的。茶园土壤水分也是目前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中最受重视的指
标。遮阴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都高于露地对照茶园,遮阴处理为处于常有热旱出现地区的茶园营造出新的有利于茶树生长的条件,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张文
锦[6]等测定结果表明:夏季乌龙茶45%和30%遮阴度处理的比对照分别增产了9.65%
和20.35%,特别是热旱危害严重的年份,不遮阴的对照处理由于受热旱的影响,暑季无茶可采,遮阴处理的茶园比对照增产可达1倍以上,增幅十分明显。
60%遮阴度处理的与对照相近,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夏暑季茶园适度遮阴可以增产。
莫小燕[14]对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1995~1997年期间,龙眼树与茶间作、甘蔗与茶间作全年所采茶青总量进行了统计,通过大田观察发现:无遮阴茶园比有遮阴茶园茶树长势旺盛,茶蓬叶面宽,而且春季抽芽较早,约提早l5天,产量高,效益好。认为原因可能是龙眼树属常绿高大果树,使得茶树一年四季光照不足。虽然茶树是喜阴作物,但光照不足影响茶叶全年产量.甘蔗与茶间作,三年期间,茶青产量增加,农场职工收入增加。莫小燕建议该所茶园应从原来的胶茶间作转为蔗茶间作,不仅能提高茶园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提高农场及个人的经济效益。
三、结 语
综
上所述,茶园间作的优点归纳如下:一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减轻病虫草害。茶园间种,改变了单一作物群体,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促
进茶树生长发育。二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茶园间种短期农作物,可利用其根、茎、叶等回园,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促进土壤微生
物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根部茶氨基酸的合成及咖啡碱的生成,从而优化茶叶自然品质。三是增加复种指
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茶园行距较宽的情况下,合理间作农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等自然条件,以提高复种指数,既能提高茶叶单产,又能增收其他作物,提
高了整个茶园的综合效益。
在
茶园间作要坚持茶叶为主,间作物为辅的原则,如果间作不合理,影响茶树生长,减产降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南方茶区,间作植物可以选择耐旱耐瘠,争肥力
不大,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抑制杂草生长的矮杆、高产、早熟、直立型等农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豆、饭豆等豆科农作物和一些绿肥,
不宜间种芝麻、木薯、甘薯等争肥力大和一些高大的常绿经济作物,如龙眼树等。北方茶区,可间作些落叶树种,春季不影响茶树的日照时间,并且能利用间作树落
叶对茶园土壤起到保温、增肥等效果,促进茶芽萌发,增加春茶产量。夏秋季节可以通过间作树遮阴,降低茶园温度,改善夏秋茶品质,可以适当间作板栗、柿等树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