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8192

Message: mysql_escape_string(): This function is deprecated; use mysql_real_escape_string() instead.

Filename: mysql/mysql_driver.php

Line Number: 319

政策动态 | 详细 | 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

导航专区

联系我们

单位名称:水城县富硒茶产业园区管委会

地址:贵州省水城县龙场乡

邮编:553018

联系人:何瑞彬

联系人手机号码:13885818688

联系电话:18184295308

水城县“3155”工程茶产业发展规划

点击率:3189来源: 作者:更新时间: 2015-02-05

 

水城县“3155”工程

 

 

 

 

2014-2018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况…………………………………………………2

第二章 资源优势……………………………………………2

第三章 产业优势……………………………………………5

第四章 科技优势……………………………………………6

第五章 茶产业发展项目……………………………………8

第六章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2

第二篇  发展规化…………………………………………13

第七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与目标………………………13

第八章 规化依据和布局……………………………………15

第九章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24

第十章 营销体系……………………………………………27

第十一章 产品质量安全……………………………………28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30

第十三章 重点项目…………………………………………36

第十四章 主要措施…………………………………………36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概 况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隶属于六盘水市,地处东经104°3357″~105°1523″,北纬26°0256″~26°5521″之间,东西长68.8km,南北宽96.8km。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全县总面积3589.1平方公里,辖1镇、32个乡,总人口82万人,农业人口占98%。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2.4%。全县现有耕地154.95万亩,人均耕地1.18亩,其中人均占有基本农田0.45亩。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亿元。

水城县属泛珠三角,南贵昆经济区,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区,凉都六盘水市的中心区,距省会贵阳市250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390公里,居于贵、云、川三省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地带。已有的水黄高等级公路加上杭瑞高速公路、水威高等级公路、水安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水城四省立交桥的作用更加突出。境内已投入运营的铁路有贵昆线、株六复线、内昆线、水红线、水大支线等。水城县地处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汇处,形成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接沿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进入东南亚的铁路大""字,把水城构筑成中国西部的铁路枢纽城市。水城公路、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该地区在省内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水城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省、市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按照一绿二黑三白四城五游的发展思路,抢抓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烤烟支柱产业日趋巩固,春意富硒茶、山明姜茶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供不应求;以西瓜、生姜、竹荪、核桃、板栗、中药材、优质牧草及早熟、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品生产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产业格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解铝、建材、铅锌冶炼等为主体的工业支柱;将要上马4×60万千瓦装机的发耳电厂被列为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配套的骨干矿井发耳煤矿年生产能力400万吨。城镇建设成效明显,着眼于以城带乡,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企业配合、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社会化的思路,通过资产置换方式,以土地换资金,以土地换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到目前为止,双水开发区建设共投资4亿多元。已建成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已建成雨田化工厂、桥梁厂、塔山锌厂、福长钢铁公司等中小型企业61家,实际投入资金1.7亿元;已建成投产的20余家企业,年总产值超过2亿元。商业区近300幢商住楼拔地而起,现有工商户1000余家。行政区已有县委、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民政局、交通局、国土局、财政局等50多家单位办公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机关、单位陆续迁入新县城办公。供电、道路、通讯、给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已实现乡乡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村村通达到较高水平,通公路的村占93.05%,通电村占93.42%,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以上。

 

第二章        资源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

水城县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段,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点在营盘乡县界上的牛棚梁子,海拔2861m,最低点在猴场乡北盘江出县界处,海拔633m,高差2228m,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1900之间,平均海拔1723m。境内北部、西北部海拔多在1700m以上,相对高差多为200500m;南部、东南部海拔高差悬殊,相对高差多为300700m。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山原。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雨量1223.6毫米。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明显,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暖湿共节,干湿季节界限分明。茶叶规划区域20个乡镇海拔在11001900米之间,原有的老茶园绝大多数分布于该地带,因此,规划区域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光能:年辐射量为37684187兆焦耳/㎡,在省内属高值区,光合有效辐射为2721兆焦耳/㎡左右。年日照时数在11001586小时之间。

热量:全县年总积温在44006200℃之间,7月均温19℃~20℃,1月均温3℃~5℃。≥10℃积温平均值为30004000℃,日均温≥10℃的初始日大多在是3月下旬~4月中旬,终日10月中旬~11月中旬,日数190233天。无霜期220349天,说明全县范围内的温光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降水:年降水量在940145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冬春季最少,占全年降水量25%左右。雨日数较多,累年≥0.1㎜日数为215天,占全年365天的5267%,冬春雨日数最少,夏季较多。能够满足茶树生长盛期(410月)的水分需求。

水文和水资源:水城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有大小河流20多条,主要河流是北盘江、三岔河等。北盘江是水城第一大河。全县河流总长562 km,地表河网密度13.80km/km2;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43亿m3,其中地表水23.43亿m3,占71.15%,地下水9.35亿m3,占28.85%;平均年径流深576㎜,水质较好,适宜饮用、灌溉等用水。

本县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47.5万千瓦,可开发量3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69.5%

土地资源:全县有耕地154.95万亩,林地90.75万亩,草地面积167.55万亩。80%以上的耕地分布于丘陵和山坡上,土壤以黄壤土占多,黄棕壤次之,兼有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PH值在5.57.5之间。黄壤为地带性土壤,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47.92%,属植茶的最佳土壤。全县大部分坡耕地集中于规划区域,主要为黄壤、黄棕壤和紫色土,均为宜茶土壤,有足够的土地资源。

水城土壤富含硒元素,经中科院贵阳地化所及农业部茶叶品质研究中心对杨梅乡煤系地层的砂页岩和石灰岩土壤进行检验,土壤含硒15mg/kg,是地壳中硒丰度的11.1142.9倍。

林地及大气:全县林地覆盖率16.85%,部分规划区域高达20%以上;规划区域内城镇化程度低,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和水质较好,有利于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

二、生物资源

水城县野生动物资源有世界二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蟒、穿山甲、红腹锦鸡、猕猴、水獭等。野生植物资源有国家濒危植物珙桐、银杏、红豆杉等;药用植物有三七、杜仲、黄连、半夏、何首乌、胆草、厚朴等。可供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及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环保植物有100余种。

三、旅游和文化资源

水城历史文化悠久。秦时为汉阳县所辖,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水城厅,独立建制。1950220日成立水城县人民政府,1987年原水城特区分设为水城县和钟山区。县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国家级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杨梅林场等风景名胜区。有燕子岩古生物化石、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屯口古战场遗址等14处人类文化遗址;有雷礼禄墓、黄金印墓、著名书法家桂天香墓等古墓奇观;有马王碑、粮碑、中坝无字碑等石刻艺术;有东岳殿、观音阁、罗氏居宅等楼阁宅院古建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方兴未艾,丰富多采,创作日趋繁荣,苗族芦笙舞多次出国演出,民间绘画20余幅作品被国家收藏,有的还远销国外。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水城为中国现代民族民间绘画画乡

水城是一个革命老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余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途经董地、茨冲、阿佐、法那、阿戛、米箩等地。1998年,水城县被定为革命老区。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水城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四、规划区域社会经济资源

规划区有劳动力40多万人,富余劳动力2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有机茶和名优茶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和加工。水城县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第三章  产业优势

 

一、茶叶品质独特

生态优势明显。一是适茶区域多分布在山区,土层深厚,且富含硒元素,为天然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基础;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我县属低伟度高海拔地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高山云雾多,漫射光丰富有利于促进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的积累,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空气湿度大,茶树的光合产物中糖类转化为纤维素缓慢,使茶树芽梢持嫩性增加,有利于保持茶叶嫩度、色泽。春秋相连的气候特征,使三季均能生产优质原料,大大延长了名优茶加工时间。

富硒特色突出。全世界约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北方地区约一亿多人口处于低硒和缺硒状态,茶易运,耐藏且茶叶中的硒主要为有机结合态,无毒副件用,为缺硒地区的人们合理补充硒营养开辟了一条方便之路。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研究表明:水城县所在的六盘水市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经中科院地化所、南开大学检测,水城天然富硒茶含硒量0.81.5ppm,,已达到我国富硒茶的界定标准(0.254 mg/kg),属理想富硒范围。贵州富硒茶往往产于茶白腥病高发区,又存在春季偏晚春茶不能适时上市。而水城县是贵州乃至全国富硒茶春季开采最早的产区,又无茶白腥病危害。形成品质优,上市早的独特优势。

二、茶叶生产有一定基础

水城种茶历史较长,据史料记载,在清乾隆年间,水城木城茶被列为贡茶。20世纪40年代水城的木城、米箩就有茶园面积50亩,解放初已有茶园378亩,1949年全县茶面积378亩,1958年全县种茶面积达900亩,上世纪80年代茶树作为珠江上游水土保持和山地坡改梯的护埂作物之一在各乡栽培。1980年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436亩,1984年茶园面积降到7265亩,90年代初市科技局在杨梅片区建成比较规范的科技实验茶场1300亩。1998年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叶作为绿色支柱产业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到201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100000亩,其中采摘面积约15000亩,茶叶产量约270吨,其中名优茶约45吨,茶业产值约6000万元。

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龙场、顺场、杨梅、新街、米箩、蟠龙、比德、果布戛等14个乡(镇),其余大多数少数民族乡农民在田边地角零星种植有茶树。通过对全县20个乡的土壤调查与分析,其中南部的杨梅、新街、鸡场、营盘、龙场、顺场、花戛、野钟、果布戛,北部的木果、金盆、南开、保华、青林,东部的化乐、比德、蟠龙共21个乡,共涉及100多个村民组,均分布有茶树生长所要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种面积达40万亩,是发展茶叶的优势大县之一。

三、政府大力扶持

茶叶是六盘水市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的前景。1998年六盘水市编制的《六盘水市1998年至2010年茶叶产业建设规划》,明确了茶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加强了对茶叶产业的领导,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快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3年编制的《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及2004年市农业局编制的《六盘水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均把茶叶列为重点产业开发建设。

水城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项目来抓,水城县在组织农口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及省内外先进茶区考察学习后,于1998年组建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和茶叶办,协调长防工程生态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扶贫等项目向茶叶产业倾斜。

 

第四章 科技优势

 

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200710月,应水城县人民政府的邀请,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已对全县茶叶产业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双方就茶叶产业发展签署了技术依托协议。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始于1939年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是全国最早的四个茶叶科研所之一。现有职工84名,其中专业科研人员33名,高级8人,中级9人,初级6人。内设党政办公室、科技管理科、茶学研究室(包括育种、栽培、制茶、植保四个研究方向)、中心实验室(除承担全省土壤、茶叶样品检测外,还承担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常规分析和审评任务)、科技开发科和试验示范基地。

建所7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省茶叶所的科技人员潜心于茶叶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28项,其中3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7项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825篇,其中64篇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交流,编写出版专著14部,培训科技人才上万人次。该所在茶树育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均居于全国前列。拥有“夜郎牌”遵义毛峰、夜郎翠片、黔江银钩、贵州银芽、贵州苦丁茶、银杏碎绿茶、贵州天然富硒茶等系列产品。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长期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贵州乃至全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科技扶贫服务工作涉及到省内茶叶主产区的23个县市和四川、云南、湖南、广西、湖北等省区。完全有能力为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茶园管理、生产技术、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研究开发了多种茶类的加工技术,对茶叶加工机械进行多次技术改造,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经改装后的名优茶机及加工技术属省内领先水平。并在茶果间作示范、高标准建设茶园方面进行试验示范,为茶厂附近乡、村农民技术培训茶园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和名优茶加工,以及推广机械修剪、机械采茶作了技术储备和应用技术的示范。

 

第五章  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2006年,我国茶叶的面积达到1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8%。产量102万吨,年增长9%,绿茶产量占70%,名优绿茶持续增长,产量为30万吨,年增长7.2%。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2006年全国有机茶已达1.5万吨。

中国茶叶的产量中,23%出口,67%内销,近几年来中国国内内销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而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抛开国际市场不算,光国内的茶叶消费也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

茶饮料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保健茶和果味茶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很快,如欧洲市场上已占茶叶饮料总销量的50%,国内茶饮料、保健茶和果味茶市场呈良好发展势头。21世纪茶叶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化,茶饮料会有较大的发展,特种茶和药茶的消费量从目前的不到5%将提高到30%左右。

茶叶深加工产品,尤其是咖啡因、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等茶叶有效功能性成份提取物的开发将有很快的发展,其中茶多酚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和含油食品。茶多酚在医药上用途广泛,在抗癌、抗灾变、抗辐射、降血压、抗过敏等方面已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茶多酚可望开发成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或具有预防和食疗效果的功能食品。

目前,我国茶产业明显脱节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有关茶业网站的信息量还不多。全国范围内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仍然主要依靠分销商和报刊信息。一些茶企业或机构甚至连计算机等设备都没有,茶交易还停留在供销社时代

二、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有57个名优茶入选《中国名茶志》,至今还幸存着不少的古茶树,保存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拟茶籽化石”。《茶经》中有黔茶的记载,民族茶文化丰富厚重,为贵州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81个县产茶,在全国15个产茶大省中,贵州茶园面积排第八位,产量排第十位。
  200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102.7万亩,投产面积77.8万亩,茶叶总产量2.29万吨,总产值6.28亿元。其中:绿茶产量1.78万吨,产值6.08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77.73%96.81%。销往省外的大宗绿茶约8908吨,产值 1.38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39% 22%;名优绿茶产量0.47万吨,产值3.78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20.5%60.2%
  全省工商登记的茶叶加工企业300余家,资产总额7.42亿元,注册商标144个。目前,全省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6家,市(州、地)级龙头企业18家;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3个,绿色食品茶叶企业10家,有机茶企业19家;拥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8 家,通过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8 家。茶叶企业拥有各类机械10000余台,初加工能力1.8万吨,精加工能力1万吨。年初加工能力上千吨的企业7家,上百吨的企业18家。贵州茶叶加工业主要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加工厂、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呈四种基本模式:一是公司(或茶场)+原料生产基地+农户;二是乡镇茶叶企业(初加工半成品与精制成品销售)+农户茶园;三是收购茶叶精制销售的合伙或个体企业;四是家庭手工作坊自产自销。
   
我省茶叶产地批发市场有湄潭西南茶城(农业部定点茶叶市场)、都匀茶叶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分别为6500万元、1000万元;茶叶销地批发市场有贵州茶城、太升茶叶批发市场、遵义花鸟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分别为700万元、270万元、200万元以上;湄潭的茶青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可达500余吨,多数是江浙、福建客商在收购原料就地初加工。茶叶种类以绿茶为主,大宗绿茶主要以散装或作为花茶加工原料销往省外。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等省(市)都有我省茶商开的茶庄,以批零兼营形式销售贵州茶叶。

三、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六盘水市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全市4个县区均有茶树种植,2004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叶年总产量312吨,主要分布在27个乡镇。其中:六枝0.57万亩,年产量72吨,盘县1.12万亩,年产量70吨;水城县1.83万亩,年产量156吨;钟山区800,年产量14吨,分布在大河镇、大湾镇。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约达30万亩,

全市有茶叶加工厂22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5家,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设备较齐全、具备精加工能力的企业3家(水城县茶叶公司、津黔科技茶叶公司、盘县茶叶公司);年加工能力50吨以上的企业2家(六枝茶叶公司、盘县糯寨茶厂);其余茶厂规模较小、设备落后,年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下。

全市各茶厂生产加工的茶叶均为绿茶,大宗绿茶以炒青绿茶为主,也有一部分烘青绿茶。近年来,名优绿茶的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品种主要有扁形茶、条形茶、卷曲茶等。

四、水城县茶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14个乡(镇)和1个林场有茶树种植,杨梅乡、杨梅林场、龙场乡和新街乡有形成比较集中连片茶区。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0000亩,其中杨梅乡的木城村有可采摘茶园800亩,姬官营村2000亩,慕尼克村1500亩,水城县林业局茶园200亩、市林业局茶园500亩,杨梅林场市科技局建茶园1300亩,林场职工经营茶园15亩,县茶叶公司试验示范茶园100亩,茶果间作示范50亩,新街乡有茶园1400亩,龙场乡有2200亩,勺米、玉舍等乡有零星分散或地埂茶、失管或弃荒茶园约5000亩,蟠龙、勺米零星分散或存在部分地埂茶。

全县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个,精加工车间2个。茶粉加工车间1个,各种茶叶加工机械500台,其中名优茶机35台,手工茶电炒锅350口。5个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50吨左右,其中名优茶加工能力约30吨,烘、炒青茶加工能力约300吨,新建茶粉设计加工能力100吨。其中:县茶叶公司茶厂于1999年建成设计年加工洪炒青茶能力150吨,经过五年时间的经营,加工设备齐全而比较先进,购进或改装的名优茶机在省内也是比较先进的,已具备年加工多种名优茶15吨以上能力。县茶叶公司现有各种茶机90台套,其中:袋泡茶机1台套、手工茶电炒锅20口,多用微波设备2台,年精制茶叶150吨的精制设备一套,年生产能力100吨的超微茶粉生产线一条,茶叶袋装、罐装包装生产线各一条,中型检化验设备一套。科技实验茶厂余“八五”期间建成,加工设备比较齐全配套,年烘炒青茶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名优茶加工能力5吨左右,米萝、勺米两个茶叶加工厂设备简陋陈旧,属小型的初级加工厂,年加工炒青茶能力各在10吨左右。另外,米箩、勺米及蟠龙等也有手工茶电炒锅30口左右。原玉舍海平茶厂,因多年基本没有加工茶叶,设备已陈旧老化。

水城县境内有【金福】牌“乌蒙春”、【春意】牌“水城春”、“勺米富硒春”、“米箩春”四个品牌茶。其中“乌蒙春”系列茶“乌蒙硒毫”获99年“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证书和国际茶叶博览会,省科技星火计划等奖。【春意】牌“水城春”系列的“凤羽”茶获2000年“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优质茶证书。贵州优质农产品一等奖,研制加工的茶叶产品种类有扁形茶、条形茶、卷曲形茶、针形茶、袋泡茶。主要销售渠道:明前名优茶及部分高档茶销往江浙、天津、大连、成都、内蒙等地,部分作为礼品茶销售。大宗炒青茶主要是单位部门团体用茶,因产量小,形不成批量,在本地市场所占份额很小。

五、茶叶销售渠道

名优高档茶(清明以前的产品)主要被浙江杭州、重庆、成都等地茶商以每公斤240元~300元价格收购,然后加上当地名优茶包装抢早上市,部分销往天津、大连、成都等市;大宗绿茶主要在本市销售,数量极少,还不足本地市场的20%份额;盘县糯寨茶厂的绿茶由省邮政公司总经销;盘县茶叶公司、津黔科技茶场的大宗茶也销往成都等地。

 

第六章 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全县九十年代建成的1.4万亩茶园中,低产茶园0.5万亩,占35.7%;而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约0.2万亩,约占14.3%。实际采茶0.8万亩,平均亩产量约30公斤,低于贵州省平均亩产量,与全国平均亩产量55公斤差距较大。另外,由于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制茶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程度低,夏秋茶因为采摘费用高而利润低,企业就少采或不采,造成单产低,致使生产成本上升,茶叶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二、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除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外,目前全县的其它4个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茶叶多为初级新产品,结构单一,不分等级,新产品质量不高,经营效益差。综合实力不强,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二是企业各自为阵,茶叶公司为政府部门创办的国营企业,其生产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模式滞后,致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处境艰难。

三、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由于茶叶初制加工目前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加工机械500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工设备无法更新配套和引进新技术。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只重视茶叶生产经营,不重视科技含量投入,导致茶农文化素质低下,科技含量薄弱,技术推广率低,低产茶园面积大,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后劲不足。

四、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一是缺乏对茶叶品质、茶文化历史的系统宣传;二是企业只侧重本地销售,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客户上门,销售人员很少,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

五、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水城县茶叶生产最初是外贸和供销部门管理,80年代以后又由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多头管理。2003年县政府明确茶叶办为茶叶生产的主要管理指导和牵头部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力度,缺乏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农办、农业局、林业局、农发办、水利局各自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对茶叶产业进行扶持,这种分散管理、分散资金和技术的方式,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综合效益没有很好地发挥。一是茶叶公司法人仍由行政干部兼任;二是公司管理人员过多,素质偏低,企业负担过重;三是市场竞争意识差,企业的发展仍依赖于政府投资;四是与农户没有形成很好的利益机制。

 

第二篇  发展规划

 

第七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气候优势、交通优势和富硒特色的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构建茶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技术标准体系;围绕市场需求,选用优良无性系茶树良种,科学布局,优化茶叶产业内部结构;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完善生产、加工与营销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行区域联动、企业带动、品牌促动和科技推动的四动战略;走茶叶生产、加工、市场建设与茶区生态建设、交通建设、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同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重视质量、提高效益,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茶叶产业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推动水城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现有基础、发展潜力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注重质量效益的增长,加快茶叶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巩固本地、发展省外、开拓国外消费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二)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以壮大茶产业为突破口,鼓励企业在规划区域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建设,建立与基地规模相适应的茶叶初、精、深加工厂,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茶叶优势产业带。

(三)科技先导原则

水城既要加快基地建设,又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大力引进、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动水城县茶叶加工业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型、规模型、效益型转变。

(四)产品质量安全原则

发展优质、安全、营养的茶叶加工制品,建立和完善茶叶生产和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茶叶生产、加工、贮运和包装标准化、无害化,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要求,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实现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六)综合利用原则

坚持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以高档茶生产为基础,以优质绿茶为主体,以茶多酚、超微绿茶粉等精深产品为补充,以营销体系建设和加工利用为突破口,对茶叶实现综合利用,发挥茶叶产业的最大效益。

三、发展目标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将水城县建设为全省重要的名优早茶和“高山”有机富硒绿茶基地和贵州西部茶叶交易中心,使全县茶叶生产结构布局合理,形成南部北盘江富硒名优早茶产业带、东北部部抵母河有机茶产业带和龙场茶叶精深加工中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及深加工全面发展,茶叶附加值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具体目标是:

    2018年,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30万亩(见表1);新增苗圃基地4500亩(见表4);新增茶青交易市场40个(见表5);茶叶加工厂40个(见表6)新增茶叶总产量9600吨,新增总产值达96000万元,其中农民茶青收入768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27428万元,税收4114.28万元。茶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左右,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第八章规划依据和布局

一、规划依据

茶叶是我县的特色和优势作物,为充分发挥我县茶叶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根据《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茶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有关事项的通知》(黔党办函【200744号)、《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20032010年)》、《贵州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和《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贵州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六盘水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布局

    (一)良种茶园基地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包括:南部的杨梅、新街、龙场、顺场,北部的木果、保华、南开、东部的蟠龙、比德、化乐;辐射区包括:南部的米萝、勺米、营盘、野钟、鸡场、果布戛、花戛,北部的青林、金盆,东部的红岩;西部的双戛。(见表1、表2、附图1)。

产业布局上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突出解决种苗和品种改良问题,大力推广优质无性系茶树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发展优质专用型品种,以适应茶叶产品加工的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建设茶青交易市场,减轻因茶农加工技术落后所带来的加工难问题,促进茶青自由流动,带动当地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大力培植茶叶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加工、贮藏、包装、运输,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计划2014在顺场、杨梅、果布戛、坪寨建设苗圃基地900亩;2015年在龙场、顺场、新街、坪寨计划苗圃基地建设900亩;2016年在龙场、新街、都格、顺场计划苗圃基地建设900亩;2017年在蟠龙、木果、保华、龙场计划苗圃基地建设900亩;2018年在米箩、红岩、比德、勺米计划苗圃基地建设900亩。共计划苗圃基地建设4500亩。

 

1  水城县2014-2018“3155”工程茶园发展规划与目标

 

实施

乡镇

实施面积(亩)

2014年实施面积()

2015年实施面积()

2016年实施面积()

2017年实施面积()

2018年实施面积()

龙场

34000

20000

12000

2000

 

 

顺场

28000

5000

10000

10000

3000

 

杨梅

12000

 

 

3000

6000

3000

纸厂

16000

3000

8000

3000

2000

 

保华

8000

2000

4000

2000

 

 

蟠龙

15000

 

5000

5000

5000

 

比德

20000

5000

5000

5000

5000

 

果布戛

16000

3000

5000

5000

3000

 

南开

22000

 

 

8000

10000

4000

米箩

22000

 

5000

5000

10000

2000

红岩

18000

 

5000

5000

5000

3000

木果

28000

3000

3000

5000

10000

7000

营盘

4000

 

 

4000

 

 

玉舍

6000

 

 

 

6000

 

勺米

4000

2000

2000

 

 

 

鸡场

6000

3000

3000

 

 

 

金盆

12000

2000

5000

5000

 

 

化乐

6000

 

3000

3000

 

 

新街

9000

2000

5000

2000

 

 

都格

10000

 

 

4000

5000

1000

坪寨

4000

 

 

4000

 

 

合计

300000

50000

80000

80000

70000

20000


水城县“3155 工程各乡镇规划面积分布表

宜茶乡

规划面积(亩)

行 政 村 规 划 面 积

龙场

34000

戈波村6000亩、挖营村5000亩、水碾村4000亩、发堤坎村6000亩、箐脚村4000亩、碗厂2000亩、麻窝3000亩、瓦房2000亩、雨落2000

顺场

28000

梨箐村7000亩、洗脚沟村4000亩、高枧槽村2000亩、红岩村4000亩、戛泥村4000亩、大发村3000亩、法德村4000

杨梅

12000

 慕尼克村3000亩、布戛村6000亩、白牛村3000

纸厂

16000

 前进村6000亩、新发村2000亩、兴中村6000亩、兴隆村2000

保华

8000

 民生村2000亩、双营村4000亩、二道坪村2000

蟠龙

15000

 官寨村6000亩、闹塘村2000亩、店盘村6000亩、发贡村1000

比德

20000

 齐心村2000亩、黄草村6000亩、中心村6000亩、布拱村6000

果布戛

16000

 高石坎村4000亩、兴隆村5000亩、大寨村5000亩、枫香村2000

南开

22000

 倮俊村4000亩、后坝田村12000亩、沙拉村4000亩、兴寨村2000

米箩

22000

 米箩村4000亩、俄戛村6000亩、草果村4000亩、铜厂村8000

红岩

18000

 花地村2000亩、波浪村4000亩、以那村4000亩、阿倮村4000亩、新发村4000

木果

28000

 杨家寨村8000亩、蒿枝村6000亩、发期村4000亩、登言村2000亩、新场村8000

营盘

4000

 罗多村2000亩、鸡戏坪村2000

玉舍

6000

 红发村6000

勺米

4000

 范家寨村1000亩、渔塘村1000亩、海坝村1000亩、营田村1000

鸡场

6000

 上营村4000亩、屯上村4000

金盆

12000

 金钟村6000亩、永和村6000

化乐

6000

 滑石村2000亩、迷达村2000亩、猪场村2000

新街

9000

 大元村4000亩、杜母姑村4000亩、新街村1000

都格

10000

 黄泥村6000亩、垭口村4000

坪寨

4000

 坪寨村2000亩、普联村1000亩、播落村1000

合计

300000

 300000

 

根据茶叶今后的发展方向,结合水城特色气候及土壤类型,在品种选择上首先选择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福鼎大白茶,乌牛早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种植及开发当地特色茶树资源,引种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优良新品系进行试验,以确保品种多样化和产品多样化,同时以应变今后市场对产品需求变化。

 种苗繁育自2014年进行,通过技术培训与实地操作,建立育苗专业示范村(点),逐年向核心区推广扩大,即从2014年起,各年必须为下一年种植茶园计划用苗作好工作,以满足全县茶叶发展的需要(见表3、表4)。

3   良种茶园建设用苗计划

阶段

年份

计划种植面积

(万亩)

需种苗(万株)

需外购(万株)

自繁(万株)

2014~2018

2014

5

15000

0

15000

2015

8

24000

0

24000

2016

8

24000

0

24000

2017

7

21000

0

21000

2018

2

6000

0

6000

合计

30

90000

0

90000

总计

30

90000

0

90000

 

(三)、茶青市场建设

根据茶青原料产能测算及确保茶青质量,方便茶农和满足总体30万亩茶园规模布局的需要,原则上按每5000亩茶园面积(或半径5公里)以及不足5000亩茶园面积的乡在较集中地规划建设一个茶青市场,全县30万亩茶园共需规划建设40个茶青市场。但考虑到茶园投产时间不一致的客观实际,采取分批规划,逐步推进的办法实施(见表5、附图2)。

茶青市场选点原则:

1)、覆盖面积优先,兼顾覆盖半径,相对茶园居中,结合专业新村建设,向新村靠拢。

2)、零星茶园可放大半径,兼顾邻近周边茶园,向交通方便的村镇靠拢。

3)、在放大半径都不能满足覆盖面积的情况下,可相应调整位置、缩减规模或暂缓建设。

茶青市场可兼作毛茶交易市场,吸引茶商进入茶园收购茶叶,既方便群众,又可进提高资金周转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种苗繁育计划

                                                 单位:亩、万株

 

苗圃基地建设计划

计划新建茶园面积

需苗量(万株)

计划建设苗圃

苗圃拟建地点

2014~2018

2014

50000

15000

750

顺场、果布戛、杨梅、坪寨

2015

80000

24000

1200

龙场、新街、顺场、坪寨

   2016

80000

24000

1200

龙场、新街、都格、顺场

2017

70000

21000

1050

木果、保华、龙场

2018

20000

6000

300

米箩、红岩、比德、勺米

合计

300000

90000

4500

 

总计

300000

90000

4500

 

 

 

 

 

 

 

 

 

 

 

 

 

茶青市场建设总体规划表

序号

 

规划目标(万亩)

茶青市场

初步规划地点

规划数(个)

建设时间

1

龙场

3.0

6

2014~2018

 

 

 

2

顺场

2.8

3

2014~2018

 

 

 

3

杨梅

1.2

1

2014~2018

 

 

 

4

纸厂

1.6

2

2014~2018

 

 

 

5

保华

0.8

1

2014~2018

 

 

 

6

蟠龙

1.5

3

2014~2018

 

 

 

7

比德

2.0

2

2014~2018

 

 

 

8

果布戛

1.6

3

2014~2018

 

 

 

9

南开

2.2

2

2014~2018

 

 

 

10

米箩

2.2

2

2014~2018

 

 

 

11

红岩

1.8

2

2014~2018

 

 

 

12

营盘

0.4

1

2014~2018

 

 

 

13

玉舍

0.6

1

2014~2018

 

 

 

14

勺米

0.4

1

2014~2018

 

 

 

15

鸡场

0.6

1

2014~2018

 

 

 

16

金盆

1.2

1

2014~2018

 

 

 

17

化乐

0.6

1

2014~2018

 

 

 

18

新街

0.9

1

2014~2018

 

 

 

19

都格

1.0

1

2014~2018

 

 

 

20

木果

2.8

3

2014~2018

 

 

 

21

坪寨

0.4

1

2014~2018

 

 

 

22

双戛

0.4

1

2014~2018

 

 

 

 

合计

30

40

 

 

 

 

 

 

 

 

 

 

 

 

 

 

 

 

 

 

 

 

 

 

 

 

 

 

 

 

 

 

 

 

 

 

 

 

 

 

 

 

 

 

 

 

 

(四)茶叶加工厂建设

根据全县茶园建设情况需新建茶叶初加工厂40个,新建精加工厂3个。其中在22乡初加工厂均有分布,精加工厂则集中分布

 

 

 

全县初加工厂分布和规模情况        

单位:个、万亩、吨/年、年、㎡                                            

序号

乡镇

数量

 

产 量

建成时间

占地面积

1

龙场

6

3.0

2400

20142018

30000

2

顺场

3

2.8

2240

20142018

15000

3

杨梅

1

1.2

960

20142018

5000

4

纸厂

2

1.6

1280

20142018

10000

5

保华

1

0.8

640

20142018

5000

6

蟠龙

3

1.5

1200

20142018

15000

7

比德

2

2.0

1600

20142018

10000

8

果布戛

3

1.6

1280

20142018

15000

9

南开

2

2.2

1760

20142018

10000

10

米箩

2

2.2

1760

20142018

10000

11

红岩

2

1.8

1440

20142018

10000

12

营盘

1

0.4

320

20142018

5000

13

玉舍

1

0.6

480

20142018

5000

14

勺米

1

0.4

320

20142018

5000

15

鸡场

1

0.6

480

20142018

5000

16

金盆

1

1.2

960

20142018

5000

17

化乐

1

0.6

480

20142018

5000

18

新街

1

0.9

720

20142018

5000

19

都格

1

1.0

800

20142018

5000

20

木果

3

2.8

2240

20142018

15000

21

坪寨

1

0.4

320

20142018

5000

22

双戛

1

0.4

320

20142018

5000

 

合计

40

30

24000

 

200000

 

于龙场、杨梅、蟠龙3个茶园相对较多或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如表6、表7、附图3),形成南部名茶加工集聚区、东北部有机茶加工集聚区、县城精深加工集聚区,通过集中加工、规范生产、合作互助,使得茶产业链中的生产、加 、销售各环节更加紧密,实现了茶产业的提升。我县拟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把集聚区建设成为加工中心、培训中心、集散中心、展示中心,从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县从茶叶小县向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7   全县精加工厂建设规划

                                               单位:个、万亩、吨/年、年、㎡

地名

新建加工厂数量

  

产 量

建成时间

土建面积

杨梅

1

3.6

2016

2014-2018

20100

蟠龙

1

3.3

1848

2014-2018

18500

龙场

1

5.1

2856

2014-2018

28600

合计

3

12

6720

 

67200

(五)抗旱设施建设

1、储水池建设:30万亩茶园计划修建30立方米储水池12000个(平均25亩茶园修建30立方米的储水池1个),每个储水池修建和二次倒运费6000元,12000个共计7200万元。

2、引水管道建设:每亩茶园计划铺设PV3.0型引水管道300米,按8/米计算,每亩需2400元。30万亩茶园共计铺设PV3.0型引水管道9000万米,共需资金72000万元(见表8)。

 

 

 

 

 

 

 

 

 

 

表8  2014-2018“3155”工程茶园储水设施建设规划表

实施乡镇

茶园建设面积

 

储水池建设(个)

储水池建设(立方米)

PV3.0引水管道建设(万米)

龙场

34000

1360

40800

1020

顺场

28000

1120

33600

840

杨梅

12000

480

14400

360

纸厂

16000

640

19200

480

保华

8000

320

9600

240

蟠龙

15000

600

18000

450

比德

20000

800

24000

600

果布戛

16000

640

19200

480

南开

22000

880

26400

660

米箩

22000

880

26400

660

红岩

18000

720

21600

540

木果

28000

1120

33600

840

营盘

4000

160

4800

120

玉舍

6000

240

7200

180

勺米

4000

160

4800

120

鸡场

6000

240

7200

180

金盆

12000

480

14400

360

化乐

6000

240

7200

180

新街

9000

360

10800

270

都格

10000

400

12000

300

坪寨

4000

160

4800

120

合计

300000

12000

360000

9000

 

 

 

第九章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一、管理体制

1、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团

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对全县茶叶产业的领导、规划和协调工作。时间:20146月底前。

   茶叶产业专家顾问团,结合“专家大院”,采用聘请茶叶和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合作等方式组建,主要负责为茶叶产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时间:201412月底前。

    2、茶叶产业办公室

    单独设立茶叶产业办(或茶叶事业局),具体实施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的有关决策和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茶叶事务,其责、权、利要和茶业相关工作挂钩。产茶乡镇设立茶叶产业办公室,专人专职抓茶叶生产。

    二、运行机制及模式

采用双品牌策略,设定一主一副2个品牌,其中主品牌为“水城富硒茶”代表水城茶叶的特色;副品牌为“水城春”。加强县内茶叶生产企业互相合作,组建茶叶行业协会进行品牌的统一标识设计,以注册集体商标的方式取得一个原产地品牌。并在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下,行使品牌使用权的赋予等权利,同时担负起品牌标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所需的管理维护成本由使用新原产地品牌的企业按照其生产规模为标准分摊(1)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水城富硒茶”真正具有公信力和法律效力的商业品牌,给所有企业创造明显竞争优势。并在茶叶产业化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品牌打造

实施名牌战略,对全县的名优茶品牌进行整合,主打一个“水城春”品牌;把“水城富硒茶”打造成一个国内知名、省内著名的茶叶品牌。由质量技术监督局适时制订发布“水城富硒茶”地方标准,以政府的名义大力宣传“水城富硒茶”产品标志,面向全县出售该品牌的使用权,遵循高要求、重查处的原则,保证该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和名牌效应。

    2、形成龙头

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将各企业商标品牌、茶园及相关资产优价作股,形成龙头企业(集团)。引领茶产业形成集群优势,推动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3、政府调控

茶叶产业办公室在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行使政府职能,具体对全县的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宏观调控,整体推进全县茶叶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产茶乡镇设立茶叶产业办公室,对本乡镇茶叶生产调控指导。

    4、行业协作

成立茶叶行业协会,依靠协会,着力营造行业协作的良好氛围,做好行业内部沟通、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5、市场监管

有关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和营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氛围,保障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6、运作模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形成企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倡导茶区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提高茶农集约化经营水平。

第十章  营销体系

先期注册“水城富硒茶”产品标志并大力宣传,实施水城富硒茶地方标准化和商品化;根据实情,选择性地在外设置市场营销部、形成营销网络;条件成熟后则将茶园及相关资产优价作股、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全面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

1、注册“水城富硒茶”产品标志,发布实施水城富硒茶地方标准体系,时间:2016年底前。

2、制订并实施系统的宣传策略,新建茶叶综合网站一个,时间:20166月前。

3、在龙场规划设计新建茶叶交易市场一个,启动时间:2014年,完成时间:2016年。

4、实施水城富硒茶地方标准化和商品化,面向全县出售“水城富硒茶”品牌的使用权,启动时间:2017年。

5、市场营销

5.1、龙头企业

茶叶产业是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基地形成规模的基础上,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有利于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效益最大化。而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龙头企业就是实施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

5.2、市场营销部、储运中心

龙头企业成立市场营销部,负责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营销业务运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成立储运中心,负责专业仓储及货物发送。

5.3、办事处、营销网点

产品上规模后,在贵阳、广西横县、山东济南、安徽鹅桥、北京马连道等全国各大茶叶专业市场有选择性的建立办事处,参加产品交易会,并与上海等重要口岸建立联系,促进“水城富硒茶”的销售,做大市场,同时有计划定期反馈市场信息,回笼资金。

在产品集中销售的重点区域,有计划地建立相应规模的批发和直销网点,迅速提高“水城富硒茶”的市场占有率,特别要重点关注处于缺硒地带的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市场。

 

第十一章  产品质量安全

一、茶叶有关标准的贯彻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

NY/T 6002002       《富硒茶》

NY/T 5244200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020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962002      《有机茶》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1992002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B/T 19630.14-2005 《有机产品》

等行业标准,促进茶叶无公害化、有机化生产,注重产品质量安全,为通过无公害茶、有机茶认证打好基础。

二、地方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家对无公害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参照国家、行业和贵州省茶叶有关标准,结合当地和企业生产实际,分别制定《水城富硒茶》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保证全县茶叶生产经营活动按标准规范进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水城富硒茶》标准体系申报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为“水城富硒茶”申请地理标志。

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和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对全县茶叶产业的生产、收购、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树立水城“水城富硒茶”的良好形象和过硬品牌。

四、产品质量促进机制

依托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和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科技优势,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茶叶产品质量促进机制。以指导、帮助、发展为主,处罚、打击、限制为辅,全面推进水城茶叶产品质量的规范化、秩序化。

 

第十二章 投资概算

一、种苗繁育投入

种苗繁育投入包括劳动力投入和物资投入如表9,其中:

1、劳动力投入

每亩苗圃劳动力投入包括整地、铺新土、剪枝、插穗及其它劳动力投入,合计3700元,占福鼎小叶总投入的21.9%;占乌牛早总投入的19.1%

2、物资投入

每亩苗圃物资投入包括枝条、遮阳网、塑料薄膜、其它物件等投入,福鼎小叶合计7620元,占总投入的45.17%;乌牛早合计9820元,占总投入的50.59%

3、土地租金

每亩苗圃投入土地租金1600元(800/亩,需两年)

4、不可预见费

    每亩苗圃不可预见费1230元。

3、总投入

福鼎小叶每亩苗圃投入建设资金16870元,乌牛早每亩苗圃投入建设资金19410元。2014-2018年五年间计划繁育福鼎小叶3600亩,72000万株,,投入福鼎小叶苗圃建设资金6073.2万元;繁育乌牛早900亩,18000万株,投入乌牛早苗圃建设资金1746.9万元,2014-2018年五年间总计投入苗圃建设资金7820.1万元。

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费用一览表

              算(福鼎小叶)

 

 

穗条成本

土地
租金

物资费用

肥料费用

人工费用

穗条
运费

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成本
概算

 

 

合计

合计

合计

单项

合计

单项

合计

单项

合计

合计

 

 

 

叶育苗(福鼎小叶)

 

 

 

 

 

 

3200/亩(800/亩、4/㎏)

1600/
800/年,需两年)

3760/

每亩需农膜40公斤,14/㎏,共计560元。

660/

每亩需要农家肥2吨,150/吨,共需3000元。

3700/

每亩整地阶段小工费350元。

2720/亩、3.4/

1230/亩(含剪枝药剂、病虫害防治等)

以上成本每亩合计16870元,其中每亩可扦插200000株,每亩出合格苗按80%计算,可出苗160000株,折算后每株成本0.1054元。

 

每亩需心土20方,每方70元,共需1400元。

每亩需复合肥100㎏,每公斤3.6元,共需360元。

每亩剪枝和扦插小工费2000元。(每亩地需40个工)

 

每亩需遮阳网45公斤,每公斤40元,共计1800元。

管理及取苗阶段小工费1350元(每亩需工27个)。

 

 

    育  苗        算(乌牛早)

 

穗条成本

土地
租金

物资费用

肥料费用

人工费用

穗条
运费

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成本
概算

 

合计

合计

合计

单项

合计

单项

合计

单项

合计

合计

 

茶叶育苗(乌牛早)

5400/亩(900/亩、6/㎏)

1600/
800/年,需两年)

3760/

每亩需农膜40㎏,14/㎏,共计560元。

660/

每亩需要农家肥2吨,150/吨,共需3000元。

3700/

每亩整地阶段小工费350元。

3400/亩(按每斤1.7元计算)

1230/亩(含剪枝药剂、病虫害防治等)

以上成本每亩合计19410元,其中每亩可扦插180000株,每亩出合格苗按80%计算,可出苗150000株,折算后每株成本0.13元。

每亩需新土20方,70/方,共需1400元。

每亩需复合肥100㎏,每公斤3.6元,共需360元。

每亩剪枝和扦插小工费2000元。(每亩地需40个工)

每亩需遮阳网45公斤,40/㎏,共计1800元。

管理及取苗阶段小工费1350元(每亩需工27个)。

 

二、建园及幼龄期管理投入

(一)、无性系良种茶园建园投入

建园投入包括劳动力投入和物资投入如表10,其中:

1、劳动力投入

每亩无性系茶园劳动力投入包括初垦、种植沟开挖、植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用工劳务支出,合计1310元,占总投入的32.75%

2、物资投入

每亩苗圃物资投入包括种苗、肥料、管护费等投入,合计2690元,占总投入的67.25%

3、幼龄期建园总投入

移栽后第12年为无茶叶产出的幼龄期,第二、三年主要投入为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料、管护等投入,建园期每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建园投入总投入合计4000元。30万亩茶园共需投入120000万元。

 

 

 

 

 

 

 

 

 

 

 

10 无公害茶园建设费用一览表(4年投产计算)

 

项目

数量/

单价

金额

整地工费

1

300

300

  

3000

0.13

390

底肥(综合)

 

 

500

种植工费

1

130

130

种植完后成本

 

 

1320

 

 

 

 

管护第一年除草

2

80

160

第一年施肥

1

450

450

管护第二年除草

2

80

160

第二年施肥

 

450

450

第二年整形

1

80

80

管护第三年除草

2

80

160

第三年施肥

1

450

450

第三年整形

1

80

80

管护第四年除草

2

80

160

第四年施肥

 

450

450

第四年修枝整形

1

80

80

种植后管护四年费用

 

 

2680

种植后四年总成本

 

 

4000

 

 

 

 

 

注:六盘水片区的茶园一般种植后都要在第四年才能生产,原来的种子直播种植一般每亩苗在5000株,茶种价格低,每亩茶园成本计算建议按标准茶园计算,即不能按每亩茶苗株数计算,5000株种子直播比3000株无性系茶苗产量还偏低,如茶园建有水利设施可单独计算,以上人工费用单价和肥料单价是参考2012年市场单价估算。

 

三、茶青交易市场投入

 每个茶青交易市场的平均投入为56.5万元(见表11),全县40个茶青市场,共需资金2260万元。

 

 

 

11  1个茶青交易市场投入

投资项目

单位面积

单价(万元)

  额(万元)

征地费

5

3.5

17.5

钢架

1

10.0

10.0

管理房

200 m2

0.06

12.0

地坪

3000 m2

0.005

15.0

排污、平场

1

2.0

2.0

合计

56.5

          

四、加工能力投入

  1、茶叶加工厂合计43个,加工厂房(含摊青间、仓库、包装车间等)建设按1000/㎡计算,则加工厂建设费用合计:(200000+67200)㎡×1000/㎡=26720.00万元。

2、茶叶初制加工厂机具按40个加工厂算:每年24000吨的产量换算,每个初制加工厂日时产量为24000÷(8×30×10)÷400.25/小时,也即每小时一个茶叶初加工厂要消耗茶青原料1000公斤。茶叶初加工厂机具平均配置如表12

 

 

 

 

 

 

 

 

 

 

12   茶叶初加工厂机具平均配置表

单位:公斤/小时、元/台、台、元

茶 机 类 型

对应制茶工序

台时产量

单机价格

数量

价格合计

鲜叶脱水机(6CXF-60

茶青脱表面水

200-300

5000.00

2

10000.00

鲜叶分级机(6CFJ-70

鲜叶分级

150-200

2680.00

2

5360.00

滚筒

杀青机

6CST-80

杀青

300-500

9000.00

1

9000.00

6CST-60

杀青

100-200

7800.00

1

15600.00

6CST-40

杀青

55-70

6380.00

1

6380.00

揉捻机

6CRD-265

揉捻

80-100

20300.00

4

81200.00

6CRD-45

揉捻

30-50

5780.00

2

11560.00

6CRD-35

揉捻

50-60

4460.00

1

4460.00

解块机

6CTG-40

解块

130-150

1390.00

2

2780.00

理条机

6CLZ-60D

理条

10 5-15

5880.00

3

17640.00

扁茶

多用机

6CDY-60D

杀青、做形、炒干

3-4.5

5900.00

3

17700.00

11

杀青、做形、炒干

4-8

7800.00

3

23400.00

四 圆 斗 烘 培 机(6CHP-1D

烘干

7.5-8

5780.00

2

11560.00

双 锅 曲 毫 炒 干 机(6CJ-50D

做形

4.5-5

5600.00

2

11200.00

瓶式

炒干机

6CCT-110

炒干

50-60

7400.00

2

14800.00

6CCT-100

炒干

40-50

7100.00

1

7100.00

网带式烘干机6CH-5C

干燥

40-50

23000.00

1

23000.00

一个茶叶初加工厂机具配置总合计

 

33

272740.00

40个茶叶初加工厂机配置费用合计

10909600.00

 

 

3、茶叶精制加工厂机具按3个加工厂算:每年6720吨的产量换算,每个精制加工厂日时产量为6720÷(7×30×10)÷31.066/小时,也即每小时一个茶叶精制加工厂产出成品茶1066公斤。茶叶精制加工厂机具预计配置如表13

 

 

 

13   茶叶精制加工厂机具平均配置表

单位:公斤/小时、元/台、台、元

茶 机 类 型

对应制茶工序

台时产量

单机价格

数量

价格合计

网带式烘干机6CH-5C

干燥

40-50

23000.00

4

92000.00

6CGQ-26型螺旋滚切机

轧切

500

8600.00

2

17200.00

平面圆筛机(6CSY-90

筛分长短、粗细

500-700

15500.00

2

31000.00

双层抖筛机(6CDS-767

分筛粗细、长短

200-300

16180.00

3

48540.00

风选机(6CFX-40

分等级

250-400

900000

2

18000.00

拣梗机(6CJJ-82B

拣剔

100

590000

10

59000.00

瓶式炒干机(6CCT-110

炒干

50-60

740000

10

74000.00

一个茶叶精加工厂机具配置总合计

 

27

339740.00

3个茶叶精加工厂机具配置费用合计

1019220.00

   

4、加工厂建设总投入:26720.001090.96101.92227912.882万元。

 

第十三章  重点项目

一、  水城县6万亩富硒茶基地建设项目(新建,一期:2014年)

二、  水城县6万亩富硒茶基地建设项目(新建,二期:2015年)

三、  水城县18万亩富硒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新建,20162018

四、  水城县富硒有机名优茶加工厂及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建,20112015

五、  水城县富硒超微绿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扩建,20142018

六、  水城县富硒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建,2016年)

七、  水城县富硒茶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建,20142018

八、  水城县“十二五”茶青交易建设项目(新建,20142018

第十四章   主要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是确保项目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而制定必要的保障措施,是项目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为确保规划项目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借鉴多年来各地茶产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规划实施的特殊性,制定有利于项目实施的主要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的效益。

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快产业发展

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外,还有赖于适宜的政策制度作保障。发展茶叶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城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工作之一,规划区政府和县直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应全面负责产业发展的综合指导及有关扶持政策的制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上下协调一致,用最大的行政力量保障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县四大班子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发展项目,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部门联片包乡和行政、技术双向承包责任制,通过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实施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县等各级部门,结合国家对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资方向和本地、本单位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惠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有资质的农业工程咨询部门,编制高质量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城茶叶产业化发展建设步伐。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享有产权的原则,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科研部门、事业单位及个人进入茶叶产业化经营。要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吸引外资、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等方面,制定和落实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效益

项目实施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茶叶产业化建设为核心,以确实提高农民增收为基本要求,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改变目前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要由单一的中晚芽品种调整为早、中、晚不同开采期和地方特色专用品种。

项目区产品的调整和优化,要形成一带一品,逐步解决产品趋同与低水平重复生产问题,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科技水平,使规划区域茶叶产品升级换代,真正形成一个带动区域茶叶增产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优质名牌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应着眼于世界农业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优势,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努力创造名牌产品,开拓市场,进一步形成产业优势,提高产业效益。

三、建立良繁体系,推广优良品种

品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首要因素。一定要把引进、培育、推广茶叶优良品种作为提高茶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以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茶叶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良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全面推进项目区域茶叶良种化和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种植工作。开展“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完善无公害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对农药、化肥和植物激素等投入品的管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并使这些基地成为区域产业带的核心及品牌依托和技术示范基地。

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积极引进国外、省外优良茶叶品种并加强良种推广的同时,加强地方优良茶叶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要重点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场,保护地方优良品种、种质资源。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提高茶叶种苗质量。

四、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县政府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进步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各种技术组装配套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培育新品种,研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三是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设备,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品。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五是要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在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要坚持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直接为企业服务,领办茶叶科技企业或加工营销企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籍可保留在原单位,并享受级别、待遇、工资不变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为茶叶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改善科研条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与茶叶科研院所联合进行项目攻关,通过建立茶叶农业科技基地、选派科技特派员、院所县共建、扶持龙头企业的四个科技创新模式,逐步构建布局合理、资源优势互补、农科教衔接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提高项目区域茶叶产业化生产水平。

五、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培育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担负着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成效。

县委和县政府要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茶叶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选择规模较大、科技水平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辐射带动面较大的企业作为全市的茶叶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并配套制定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县茶叶产品实行“五统一经营”(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一体化模式。二是乡镇企业、供销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要立足自身优势,在茶叶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进入茶叶产业化经营领域,重点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积极扩大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率。四是鼓励和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茶叶产业领域,积极拓展和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层次和水平。

六、加强农户培训,提高人力资源能力

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专业培训、职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着力提高加工增值技术水平,推动茶叶产业不断上档升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民知识化进程。注重培养农民企业家,鼓励支持农民企业的技术创新,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技术培训从时间上分定期、不定期培训两种:每年培训二至三次,其中农闲季节集中培训一次。从课目上主要围绕优质茶叶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技术进行培训,同时为适应市场需要,也应增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从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一是茶叶产业带的农民;二是茶叶技术人员;三是相关的领导干部。从培训方法上既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到适当的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外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考察。

七、重视品牌战略,加强产品营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品牌对于其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名牌产品具有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的特点。目前,水城县尚未形成明显有轰动效应的品牌,今后,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水城自己的特色茶叶产品品牌,要支持茶叶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促进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开发新品种,创造名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要积极推动产品商标注册、绿色产品认定及原产地标识注册工作,加大茶叶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依靠品牌不断提升水城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推广优质茶叶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同时,对茶叶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茶叶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创建产地品牌,利用产权保护,积累无形资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八、拓宽投资渠道,增加产业投入

政府应将发展茶叶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茶叶产业发展专项等扶持资金,并想办法为这些提供资金配套,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市政府应大幅度增加对茶叶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对茶叶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茶叶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加大风险投资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茶叶技术推广与产业保险制度。金融机构要将科技含量高的茶叶产品加工、综合开发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加大对茶叶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

九、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茶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是茶叶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条件。一是强化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上下相连、功能完善、高效运作的茶叶技术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大做强水城茶叶产业,必须重视信息服务。应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凉都茶网,及时收集提供茶叶产业国内外技术、市场信息,用于指导茶叶产发展。三是加强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茶叶产品的国际、国内标准,结合实际,执行国家茶叶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尽快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四是逐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

 

 

 

附图水城县新建茶园规划图

 

附图水城县新建茶青交易市场规划图

 

附图水城县新建加工厂规划图